Search

在設殘留標準的時候,當然要以檢驗方法的靈敏度來決定,為什麼一般農藥的0檢出往往都是0.01ppm?因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在設殘留標準的時候,當然要以檢驗方法的靈敏度來決定,為什麼一般農藥的0檢出往往都是0.01ppm?因為政府公佈的標準檢驗方法定量極限值只到0.01ppm,如果你設0.001ppm但驗不出來有意義嗎?

那萊克多巴胺的標準檢驗方法的定量極限值是多少?也是0.01ppm嗎?
根據衛福部公佈的乙型受體素的檢驗方法
https://www.fda.gov.tw/tc/includes/GetFile.ashx?id=f636694197784896707

萊克多巴胺的定量極限值是0.3ppb,如果使用更好的設備可以達到0.1ppb,衛福部過去也要求實驗室要有0.1ppb的檢出能力才能確保0.3ppb是可信任的定量極限值。

這也是為什麼10ppb=0.01ppm ,國際上卻用10ppb不用0.01ppm,因為你的檢測方法的定量極限值可以到0.3ppb 或更低,當然用ppb 。

但這種科學,遇到某些政治就會轉彎了,而我也搞不懂我們明明是開放國,對於某些被開放的農產品還是可以一定程度的要求,但怎麼會變成主動放寬鬆呢?

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則回應,依據「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問答集」中營養標示數據的修整進位方式,若偵測值為「0.014ppm」,確實會判定為符合「0.01ppm」標準。但該署強調,這是經過專家會議討論而訂定的標準,應已考量相關情事。

甚至允許14.97ppb~10ppb 這個超量的範圍都變成合法的範圍呢?

至於增加萊豬貨號當然就是一種很愚蠢的方式,怎麼可能因為檢疫的不同去增加貨號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